311.第一次赶晚潮(周一求推荐票哈)
是蛤蜊蚬子是宝贝,越是灾年越能长,所以你还是得好好了解挖蛤蜊找蚬子这些事,以后你当家了再碰上灾年,那你就得指挥社员们去想办法谋生了。” 话说到这份上,王忆能说什么? 他能说自己是从22年来的知道以后四十年再也不会有饥荒这种事发生? 没法说! 对饥荒的恐惧是刻在中华人民基因里的东西,居安思危,中华人民总是抓住机会为可能的灾荒做准备。 王向红还给他解释了一下:“我安排你今天晚上去赶海,是因为天气快出暑了,看黄历上初五是今年的处暑对不对?今天阳历是19号,农历是初一,是吧?” 王忆把日子过糊涂了,但老人们最熟悉日子和节气,纷纷说:“对。” “今天是初一,所以今天有大活潮嘛,早上王老师你们不是去赶大活潮挖沙虫了?” “对。”王忆也点头。 赶海与潮汐息息相关,潮水涨落有大小之分,每逢农历的初一、十五是跌大潮,也就是渔家俗称的大活潮。 潮汐每天两次涨落,学术上白昼的称潮,夜间的称汐,也就是早潮、晚潮。 内陆人有所不知的一个冷知识,落潮时候晚潮通常会比早潮更大一些,所以赶海的合适时机是晚上,就是赶晚潮。 可问题是赶晚潮必须要有照明灯。 外岛资源匮乏,渔家又不通电,这时候可没有充电灯,要么用电石灯、煤油灯要么用手电筒,这都得消耗资源。 再一个渔家人白天要干活,正如刚才有老人说,现在城里流行赶晚潮,外岛渔家很少赶晚潮,毫无疑问赶海会有收获,但跟白天摇橹撒网那不能比。 诸多原因之下,导致外岛多数是赶早潮而不赶晚潮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