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了格的招待
裤袋里,那剩下的几百块钱都被攥出了水。 几天后,小赵从轻工业局的舅舅那里“借”来了三台二手的制刷机器;小刘从外贸的亲戚那“跑”来了刷子的销路;小王从国营电器厂“请”来了两台电器生产设备,而且他的厂长叔叔说了,要跟这个村子搞横向联营,所生产出的产品包销;小尧从当行长的姨夫哪里“找”来了十万元贷款。 村小学院子的一侧堆起了机器,村长组织乡亲们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大棚子,简单的两摊村办企业就这样伫起了摊子。三十六名知青又当工人,又当厂长的干起来,象是三十六团火焰,没日没夜的闪耀在村小学的院子里。 老吕手中的钱攥得更紧了,他万万没想到,村长只花了三百块钱,竟引进了将近一百万的资金和设备。 来村子里办事的人多了起来。第二年开春的时候,村长在村子里盖起了一拉溜十几间土坯房,土坯房是用高粱杆抹上泥做的顶子,那探出屋檐的通红的高粱穗子,被风一吹,哗啦哗啦地响,很是为村子里增添风景。村长给它起了一个名字,叫“迎宾招待所” 这是发生在华北平原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。父亲只给我讲过它的梗概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,父亲曾带着他的个体户朋友到那个村庄购买生产用的原料,也曾和村长称兄道弟。那所伫立在村子里的“迎宾招待所”尽管简陋,但早晨一角一份的果子浆,中午五角一份的涮羊rou的招待,曾让南来北往的客商们大快朵颐。多少年过去了,随着时间的流逝,村长的名字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,但那个发展起来的村庄却一度斐声中国。 那个村叫大邱庄。